充满诗意的苏州,是无数人心中的“最江南”,引得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旅游业在为城市带来高人气的同时,也对公共服务、交通管理、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保障游客平安游玩、尽兴而归,苏州公安做精做实“旅游警务”,高效推动智慧巡防、群防群治,深度落实多元共治、联勤联动,让夜宿苏州很安心、交通出行更便利、“苏式”服务最舒心。
智慧巡防,旅游景区有秩序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窄巷青石吴侬软语。苏州姑苏区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与最热闹的观前街只有一巷之隔,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等风景名胜都相距不远。
一大早,这里人潮络绎不绝,一道“警察蓝”“蓝马甲”“荧光绿”三色相交的独特的风“警”线格外醒目。这支来自“警旅联动”工作站的“警旅护盾”巡逻队,时不时驻足维持秩序,回答游客问询。
平安是最亮丽的旅游名片。据统计,每天来苏旅游大巴超千辆,每年来苏游客超1亿。为维护好景区秩序,带给群众良好的出游体验,苏州公安机关紧盯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围绕旅游旺季社会治安防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公共安全监管、群众救助服务等方面工作,全面提档升级社会面巡逻防控体系。“充分整合公安、武警、网格员、群防群治等多方力量,依托警务工作站、巡逻车组、交通岗站,科学设置‘值守点’‘必到点’‘必巡线’,强化重点区域巡查守护。”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政委龚健介绍。
如何巡出效率,将有限的警力投放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苏州市公安局大力实施“数智公安”计划,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依托智慧巡防,在“情指行”一体化实战机制的核心驱动下,苏州公安坚持扁平指挥、显性用警、科学布警,最大限度将警力摆上街头巷陌,切实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让老百姓看到警察就在身边,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王家桥发生拥堵,请立即处置。”正在巡逻的10名巡逻队员在移动终端收到指令,立即赶往现场疏导。近日,吴中区木渎古镇举办夜游会,吴中公安分局“全警实战平台”显示王家桥区域为红色,平台自动按照处置预案调度最近巡力前往处置。
立足“数智公安”建设,“全警实战平台”在原有一键指挥人、车、物的基础上,加入景区人流量及治安需求度图层。指挥大厅屏幕上清晰可见巡防人员的位置,按照分色巡防预案,可一键调度附近巡力,7×24小时响应巡逻增援。
与此同时,苏州公安针对夜间人流量大的夜市大排档、烧烤摊进行排摸,梳理出195个点位,科学划分巡防区域,夜间常态化安排力量值守,广泛发动群治力量,严格执行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和“1、3、5分钟”快速反应等工作措施。
2023年暑假期间,苏州乐园、大阳山植物园分别举行啤酒节、灯光秀等特色活动,景区游客数量暴增,周末两景区游客量分别环比上升70%、85%。“我们依托警用无人机远距离无线实时影像、人员热力图回传等功能,有效指挥巡逻警力精准开展救助寻人、交通疏导等工作。”景区警务室负责民警何小军说。
群防群治,夜宿苏州很安心
2023年8月中旬,张先生与好友结伴到位于太湖之上的三山岛游玩度假,晚上住在当地民宿。晚饭后,张先生准备上楼回房间休息,因酒意上头不慎踩空楼梯摔倒而受伤,急需送医包扎。由于三山岛四面环水,往来只能靠船只,民宿老板立即求助驾船技术娴熟的“平安护游”志愿者沈明忠。沈明忠第一时间联系社区民警,并驾驶船只将张先生送至码头。此时,紧急赶来的民警和医护人员已经等在码头接应,将张先生送医处理伤口,所幸并无大碍。
为守护旅游安全,吴中公安分局东山派出所探索建立警旅联动服务机制,联动景区、民宿业主、游轮、船舶经营业主等组成“平安护游”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安全隐患排查,帮助游客解决突发难题,汇聚共建共治的力量共同守护秀美东山。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在打造平安旅游环境的过程中,广大群众既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近年来,苏州市公安局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严格按照“派出所主防”的要求,全面打造蓝盾志愿者队伍。“我们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队伍体系,开发了网络工作平台、统一了全市蓝盾志愿者的旗帜和标识,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苏州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五大队大队长胡琦磊说。
“老板,我儿子找不到了,可能自己跑出去玩了。”8月25日晚上10时,居住在同里古镇景区一家客栈的游客张女士向老板徐先生紧急求助。徐先生迅速在“掌柜联盟”微信群发布男孩照片,正在古镇巡逻的“午夜联盟”巡逻队立即在附近展开搜寻,很快把孩子安全送回客栈。
夜晚的同里,灯笼闪烁,客流涌动,欢声笑语让这座千年古镇呈现出繁华人间烟火。为了提升夜间游客的安全感和体验感,吴江区公安局同里派出所将古镇景区190余家民宿客栈和500余家沿街店铺组织起来,组建“掌柜联盟”和“午夜盟主”,协助派出所开展夜间古镇景区的治安巡逻、矛盾化解、求助服务等工作。
守护平安,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勇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不断夯实“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平安共建新格局。吴江“全民防”、高新“新枫景”、太仓“印溪青年”……126万“蓝马甲”与“警察蓝”同行,共当“守夜人”,点亮“平安灯”,累计参与治安巡逻、交通勤务、应急处突、网格治理、防范宣传等志愿活动8199场次,助力全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稳定在99%以上,全市盗窃类警情较前3年均值下降22.6%。
多元共治,织密公共安全网
“办理民宿备案登记可以直接在村委会填写申请表。”“定向人才招募和培训指导活动每周六都会在树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举办,欢迎参加!”……一到旅游旺季,“大管家”就在服务群内频频现身,接受各类反馈信息,帮助解决经营问题,为民宿业主普及各类安全知识。苏州高新区公安分局通安派出所充分发挥“平安树山”党建联盟力量,联动文旅、消防、劳动、卫生、物业等30余名工作人员组成“民宿管家团”,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护航乡村民宿“美丽经济”。
为促进安全、规范发展,“民宿管家团”定期或突击对民宿进行“全身大检查”。针对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管家团”当场出具整改通知书,指导限时整改,并将检查结果同步反馈到树山村景区管委会的线上综合治理平台,对民宿商户的信用评价分数进行动态更新。
守护平安,离不开各界力量的广泛参与。苏州公安机关聚焦社会治理需求,联动多元力量攥指成拳,强化隐患排查、防范安全事故,不断织密平安旅游环境的公共安全网。
苏州是江南水乡,湖泊密布、河道纵横。苏州工业园区公安局会同渔政、蓝天救援队、水政、城管等部门力量成立联盟共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综合研判,共同加强水域执法巡查力度,筑牢水域安全防线。
蟹季来临,不少游客提前赶来打卡尝鲜。相城公安分局阳澄湖派出所会同渔政、消防、大闸蟹行业协会等组建“护蟹巡防队”,针对农家乐、水产市场、码头等人员密集区域,联动开展巡查整治、消防检查、安全宣传、纠纷调解等工作。
在张家港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方圆近百亩巨幅稻田画展现着美丽乡村的风景。张家港市公安局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牵头道路交通、农业农村、环保、消防等9个部门,组建了一支175人的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队伍,定期对示范园农业企业、个体农户全覆盖安全检查,服务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2023年以来,依托该机制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98处,组织现场安全技能培训12次。
联勤联动,交通出行更便利
2023年8月18日,昆山花桥首个地铁口夜市开放,吸引了沪苏两地的不少市民前来“打卡”。“我从上海安亭过来找朋友聚聚,坐11号线地铁,十几分钟就到了。”宋女士开心地说。2023年6月24日,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正式运营,与上海11号线“无感换乘”,日均客运量9.7万人次,沪苏同城再次加速。
在地铁出入口、站台、通道等区域,昆山市公安局公交派出所会同巡特警大队、属地派出所联动开展“打卡式”交叉巡逻。“我们组建由民警、辅警、保安、站务人员等构成的最小作战单元,强化常态实训和应急联动。”昆山市公安局公交派出所所长胡道春介绍。
按照“站内站外、地上地下”一体思路,苏州公安积极对接轨道、应急、交通等部门,重点构建跨区域、跨部门联勤联动和应急响应机制,优化关键点位人员配备,动态调整客流组织方案,健全各类突发事件一体化联动处置措施,完善大客流疏导预案,更好地服务群众平安出行。
“我们以提升群众交通体验感为根本目标,重点聚焦治堵保畅、智慧交通等方面,联动多部门综合治理,共同为市民提供便利、安心、舒畅的道路交通环境。”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刘军说。
在园林景区集中、游客来苏必打卡的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路网中街巷占比高、交通流量大、停车资源少。在属地政府支持下,交警部门对接交通、公交等部门单位,统筹9个旅游换乘停车场和1条公交接驳专线,以换乘停车场为枢纽,以公共旅游换乘为纽带,打造8大旅游换乘圈,形成姑苏区旅游换乘大格局。游客将自驾车辆停放至换乘停车场,乘坐旅游公交直达景区十分方便。根据第三方评估,换乘降低了内环内和景区周边道路饱和度约3%和16%的增幅,化解内环内和景区周边拥堵指数约4%和15%的增幅。
出门在外,出了交通事故怎么办?刘军介绍,苏州交警打造“8+X”快撤快处快赔事故处理机制,由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卫健委、人社、保险、社会救助等8个部门共同参与、同步入驻、联合办公,为群众提供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调解、理赔、救助等“一站式”“一体化”“全流程”服务,现已在全国公安交警系统推广。
前不久,游客张先生驾驶的车辆与市民金女士驾驶的车辆发生轻微碰撞事故。因张先生急着返程,两人在交警指导下,通过苏州交警“8+X”网上事故处理大厅按照指引完成现场取证,获得了事故责任认定、保险理赔指导,很快事故处理完毕。事后,金女士特意委托苏州交通广播感谢警方的妥善处置、热情服务。
2023年暑期,苏州市区道路主要路口日均监测流量达到131.2万辆,同比上升7.9%。同时,苏州的机动车保有量早已突破500万辆,位列全国第四,每天还以约900辆的新车上牌速度增长。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的城市中,苏州交通健康指数始终保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