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警务动态
吴江公安:“空警利刃”飞出新质战斗力
来源:苏州市公安局   发布日期:2024-12-12 16:07   访问量:

一分钟内翻越拱门、环绕旗杆持续飞行、迅速拉升俯冲……一幕幕高难度、超水平的警航实战训练科目是无人机战队训练现场的模拟实景,也是吴江公安着力提升警航无人机应用水平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吴江区公安局始终坚持科技兴警发展整体布局,紧盯信息化、智能化、实战化目标要求,精铸“空警利刃”吴江品牌,推进实现警用无人机全域应用,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警航新质战斗力。目前已培育无人机教官2名、专业飞手21名,并在近期举办的2024年首届长三角无人机驾驶员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地面巡检织密城市治理网

不久前,江陵路高架发生一起两车刮擦的轻微事故。接到报警后,当事人在现场等待不到5分钟,“空中交警”便赶到现场,通过现场喊话,交警提醒双方当事人将人车撤离安全区域,并通过无人机对事故现场进行航拍取证。“利用无人机现场勘查交通事故,不仅可以减轻交警现场工作压力,有效弥补公共视频覆盖死角,还能够提升交通事故处理的安全性和纵览度。”吴江区交警大队民警马世元介绍。

为了助力实施交警部门“空中执法”,吴江公安实行“每日必飞,每日必巡”机制,在早晚高峰时段开展无人机地面巡检,还在城市高架快速路、校园周边、商业体等人群聚集点位等重点部位搭建89个飞行网格,制作三维立体实景地图,辅助指挥调度、随时挂图作战。如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实现3分钟应急升空、5分钟全域覆盖回传图像。

就在10月11日,2024第十二届环太湖自行车赛在美丽苏州湾鸣枪开赛。比赛现场,执勤民警利用无人机俯瞰视角和灵活的机动性全面监测安保现场,实现活动现场的全方位掌控。针对拥堵位置,警用无人机通过灵活跟踪、截图取证、照片回传等方式,安排路面警力进行精准疏导,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年以来,吴江公安交警部门已根据无人机监测数据,优化调整交通方案12套,利用无人机助力完成演唱会、重大赛事等大型活动安保10余场次。

低空守护延伸群众服务链

“你们看,这是农田地形地貌图,以标识的红线为界,两家的田地一目了然!”10月下旬,七都镇两名村民因农田边界问题发生纠纷,民警现场使用警用无人机建模功能实时传输“绘制”出一个精准农田地形地貌图,随后会同村委会工作人员和双方当事人坐下来一起比对,矛盾很快迎刃而解。“像这类的矛盾纠纷,以前调解起来比较费时费力。如今有了无人机建模功能的帮助,边界一目了然,处置效率也就提高很多。”吴江区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游皓坤说。

吴江地处江南水乡,区域内水网密布、地理优势独特,不仅种植业、养殖业发达,文旅资源也极其丰富。为进一步护航经济、服务民生,吴江公安积极探索无人机在服务群众中的创新应用,以实战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数字化改革优势资源,在全区各方位布设了6个警用无人机方舱,将空地一体“智慧+警务”体系融入纠纷调解、搜索救援、防范宣传等多元警务服务场景,让警用无人机真正成为服务民生的“好帮手”。

同时,为精准击破管理盲区,吴江公安还推出“低空哨岗”模式,利用警用无人机指挥、疏导、预警提示等功能,在地形复杂、植被茂盛等区域开展低空巡查,精心配置25条飞行航线、划分46个飞巡区,化警务网格为飞行网格,时刻感知辖区安全态势。

今年,在警用无人机“低空守护”下,助力化解各类纠纷65起,参与安全防范宣传50余次,帮助找回走失人员30余名。


智守水域谱写治水新篇章

9月中旬,吴江区公安局食药环侦大队工作中发现有人夜间在太湖流域非法捕捞水产品。获悉这一线索后,为突破夜间目标不清问题,办案民警充分利用警用无人机的红外夜视功能对重点水域进行空中追踪,最终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

吴江地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全域禁捕面积达13950亩,具有太湖岸线长、水域面积大的特点。以往,在办理非法捕捞相关案件时,少数违法人员行为难发现、证据难收集等问题始终困扰着民警。“考虑到水域这一特殊地理环境,我们选用无人机作为追踪工具,为后期制定抓捕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撑。”食药环侦大队大队长徐春红介绍,近年来,吴江公安大力推进水上警务体系建设,依托区局飞控中心,打造“最小作战单元—区域机动战队—全区综合战队”三级无人机战队体系,综合采用线上巡、空中巡、自动巡等多种方式,加强水域执法办案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实践中,吴江公安还自主开发“水上警务”实战应用课程,依托基层所队内“警航训练角”组织开展水上实战专项训练,深入开展集群作战、红蓝对抗等实战训练,确保在打击非法捕捞、开展水上救援等警务活动时能够“拉得出、打得响”。

今年以来,警用无人机水上累计飞行总时间超1200小时,开展专题培训40余次,实战演练50余次,破获非法捕捞案件14起,开展水上救援行动80余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