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警务动态
张家港公安:“三长两短”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来源:苏州市公安局   发布日期:2025-03-10 14:56   访问量:

“胥警长,多亏了你和卢片长,还有施邻长,这次的事情才能这么快解决!”2月15日下午,张家港市金港街道山北村村民赵林娣握着民警胥亮的手连连道谢。

原来,山北村的何大爷最近忙着老房翻新,为了图省事,他将部分建筑垃圾堆放在了家门口的村道上,这也引起了邻居赵奶奶的不满。双方因此产生矛盾,发生激烈争吵。邻长老施得知此事后,立即向片长——山北村村委会副主任卢平以及警长,南沙派出所社区民警胥亮反映。20分钟后,“三长”齐聚“村事调解室”,双方当事人全部到场。

“调解不是‘和稀泥’,关键要找到平衡点。”胥亮组织“三长”团队分头行动:邻长发挥“熟人熟地”优势,走访周边3户村民听取意见,并向何大爷耐心讲述赵奶奶腿脚不便的难处;片长翻出村规民约,明确公共区域管理责任,同时帮忙联系废品回收处;警长则协调村委、城管部门,现场划定临时垃圾堆放区。“三长”合力下,何大爷很快认识到了错误,主动向赵奶奶道歉,并承诺两天内清运垃圾。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矛盾纠纷快速响应、有效化解的背后,是张家港市公安局南沙派出所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创新实施“三长两短”工作机制的生动实践。

南沙派出所地处张家港市西南部,辖区共有6个行政村,农村常住人口约4.73万人,占辖区总人口的70%,如何让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家门口就得到解决,一直是派出所研究的课题。

“基层治理源头在群众,落脚点亦在群众,我们通过搭建‘片长—警长—邻长’的三级联动组织体系,推动乡村治理变‘一方独角戏’为‘大家一起干’。”南沙派出所所长齐欣说。

去年5月,南沙派出所在不拆分现有网格的前提下,将辖区6个行政村划分为15个片区,由村委干部担任各片区片长,负责对接网格管理;依托楼栋、屋场以及邻近居住的5至15户为1邻,将目光投向优秀党员、乡贤能人等群体,通过民主推选、征求意见等方式选优配强邻长,负责走访收集民意;警长则由相对应的社区民警担任,负责统筹治安防控。

“三长”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形成了“自治力量+专业力量+群众力量”的三维治理体系,实现各类矛盾纠纷、群众求助响应时间短、处置周期短,真正做到“三长两短”。

在此机制下,“三事分流”工作法应运而生。“小事”由邻长快速解决,“大事”由警长、片长提交村委民情分析会协商解决,超出能力范围的“难事”,由“三长”对接上级相关部门合力解决。与此同时,针对邻里纠纷复杂多样的特点,南沙派出所确立起“邻长先调、片长跟进、警长兜底”的分级响应流程,确保“小事不出片、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三长’的贯通联动,让村民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够及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在提升村民满意度的同时,调动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金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何兴娟表示。

截至目前,“三长”共收集民情126件,处理解决113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8起,村民安全感测评满意度高达99.2%。

(来源:《苏州日报》 新闻中心编)

相关稿件